当印尼蓝海遇见中国绿能!百穰新能源亮相国际论坛

54 2025-04-18

4月16日,印尼雅加达——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百穰新能源科技东南亚地区负责人沈超携“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重磅亮相2025印尼全球氢气产业生态链论坛。为解决海岛缺电问题提供“新能源+二氧化碳储能”的一体化创新方案,持续输出24小时稳定电源,给海岛提供电力保障。以中国科技助力印尼构建可持续能源新生态。



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能源存储的创新力量地球一小时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是由百穰新能源科技主导并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全球首创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储能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热力学循环及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储能阶段通过多级压缩将常温气态CO₂转化为高压高温CO₂,通过储热、冷凝使其变为液态CO₂并存储;在用电高峰期,高压液态CO₂吸收储能阶段存储的热,转换为高温高压的气态CO₂,推动透平机组电能发电。



该技术具有众多显著优势,包括运行寿命长、闭环运行、零碳排放、响应速度快(分钟级启停)等,为电网调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了兼具经济性与环保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的进程中,该技术可将生产过程中收集的二氧化碳作为工质,不仅解决了能源存储问题,还为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助力全球碳减排事业。

分布式负碳绿色电站:海岛用电的理想解决方案

分布式负碳绿色电站是百穰新能源科技基于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推出的创新型应用场景,其独特的运行模式和显著优势使其成为海岛用电需求的理想答案。

运行模式

该电站以新能源电力(光伏、风电)为原料供应来源,围绕二氧化碳气液相变构建发电系统,可实现 24 小时全天候稳定绿电输出。

显著优势

零碳负碳: 从源头来看,以绿色电力、清洁能源为驱动,实现源头零碳;在系统建设与运行中,不产生任何碳排放,且二氧化碳工质无毒,全生命周期内不产生污染物,实现过程零碳与零污染。

24 小时全天候:二氧化碳储能技术成功突破新能源电力波动性与时长局限性的瓶颈,将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转化为可实现 24 小时全天候稳定输出的绿电,为海岛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保障。

部署灵活:不依赖地质条件,不受环境温度制约,无论是寒带、温带还是热带地区,亦或是高海拔地区、沙戈荒、盐碱地、滩涂、垃圾回填地、关闭矿区火电站原址等特殊地貌和复杂地块,都可建设,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本质安全: 压力和温度等级较低,压力小于 7.0MPa,温度不大于 300℃,大大降低了因高压高温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同时,二氧化碳属于惰性气体,不存在燃烧和爆炸风险,确保电站长期稳定安全运行。

电网友好: 在30年的生命周期内储能电站的容量、效率均不会衰减。其提供的电力且具备转动惯量,同时能够为电网提供全方位的有功、无功、应急等辅助服务。

众多海岛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传统电力供应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如输电线路铺设困难、供电稳定性差、依赖化石能源导致环境污染等。基于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的分布式负碳绿色电站,能够独立运行,为海岛用户提供全天候稳定的绿色电力服务。这不仅减少了海岛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输配电设施的投资,还确保了当地电力供应的自主性和稳定性,极大地改善海岛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百穰新能源科技在 2025 印尼全球氢气产业生态链论坛上的展示,让世界看到了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巨大潜力。该项技术与分布式绿色电站的结合,标志着海岛能源革命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落地。百穰新能源科技期待与全球伙伴共建零碳生态,让每一座岛屿都成为绿色转型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