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庆来临之际,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储能商用系统“芜湖海螺项目”业已安装完毕,历时三百多日夜,这一凝聚了海螺与百穰心血的自主创新储能重器,倾心献礼祖国74周年华诞。
系统充放时长8小时,目前国内充放电时长最长储能系统
3060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快速转型,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变大,光伏、风电在未来将成电力供应主力,长时储能作为支撑风、光电力主体供应地位的重要基石,大势所趋。
▲芜湖海螺18MW/145MWh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芜湖海螺二氧化碳储能系统(18MW/145MWh)设计充、放均为8H,能充分适配当地新能源发力时段,提升当地新能源电力利用率。据悉,国内单系统储能8H及以上的领域尚属空白,因此,本项目安装完成,将刷新国内二氧化碳储能的时长纪录。
系统有效利用水泥产线低品位余热(50℃),攻克低品位余热利用难题
百穰二氧化碳储能以二氧化碳气液互转为主要技术逻辑,二氧化碳从液态至气态为常温相变,因此,系统在放电过程中,能够利用50℃以上的低品位余热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这一特性深度契合高能耗企业如:建材、电解铝、钢铁等高排碳且有大量工业余热的场景。
芜湖海螺二氧化碳储能系统(18MW/145MWh)通过充分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110℃以下烟气的热量,将废弃余热转化为电能,供给生产,可使企业生产节约标煤约1565吨/年,进一步优化了海螺水泥能耗结构;同时,系统性利用低品位余热破解了我国低品位余热利用率不足的难题,对工业低品位余热利用具有示范意义。
深度耦合水泥产线CCUS,实现水泥产线CO2捕捉、暂态封存闭环
百穰二氧化碳储能以工业级二氧化碳为储能工质,系统可深度耦合CCUS碳捕捉技术,对于生产过程中排碳量较大的企业用户,捕捉的二氧化碳过滤提纯后可直接用于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再通过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消纳新能源电能来推动绿色生产,从生产的输入到输出构建业务流程内的碳循环利用,两端同步降碳,同时改善企业能耗结构,降低生产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助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投运在即,敬请期待
芜湖海螺二氧化碳储能系统(18MW/145MWh)将于10月份正式落成,恰逢祖国华诞,百穰新能源科技执行总裁郑海同表示:百穰气液互转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在长时储能领域具有优异的经济性、安全性、普适性与电网友好性。
我们希望二氧化碳储能技术,能够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芜湖海螺项目是该技术走向市场的里程碑,我们希望以这份献礼,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同时,我们也真诚邀请更多致力于储能产业发展的业界同仁前来洽谈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储能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