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发展如火如荼,储能行业随之加速发展,国内在建储能项目呈大幅增长,各类储能技术路线纷纷亮相,资本市场也对储能青睐有加,相关技术领域的行业巨头纷纷布局,那么,储能为什么会成为当下的热点赛道呢?
1、能源迭代大势所趋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能源主力从煤炭为代表的矿石能源迭代到以石油为主的化学能源,这是近代工业社会第一次能源变革,石油综合效能更高,更能符合社会快速发展需求,因此,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决定了石油工业命脉的地位。
电动机的发明,让电能有效地转化成各式各样的机械能,人类工业生产因此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为动力源的电能逐步成为社会生产力前进的新选择,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膨胀,生产与生活对电能需求越来越大,传统发电所用矿石与石油等资源均是一次性能源,不可再生,一旦采用完毕,难以为继;加之传统发电排放物加剧了温室效应,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对人类文明的存续造成了极大影响。
以风能、光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应运而生,利用自然界本身存在的风、光进行电能生产,成为调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冲突的最优解,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的逐步普及,新的能源变革已在进行。
2、市场空缺显著
新能源要成为主力能源,就必须攻克自身短板,风、光发电最大问题是阵发性,风、光不是24小时稳定持续的,但现代社会对电能的需求却是持续不断的。现在工业技术水平可以让风、光高效转化为电能,但却无法解决“大发时供大于求,不发时无供应”的先天不足。
存储大发时冗余电能,在不发时持续外供输出,成为新能源发电必须要具备的功能,储能也就成为了新能源电厂的必备配套设施,可以说,储能行业规模会随着新能源电厂的增长而稳步扩大,而能源迭代不会受制于先天因素,就像遍布世界的石油管道与原油运输体系,解决了石油产地不均的限制,风、光作为下一代能源,也不会一直受限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作为风、电电厂的必备配套设施,储能的市场空缺显而易见。
3、政策倾斜,前景广阔
2021年至今,全国共有25个省区发布了新能源配储政策,其中,不少地方对分布式光伏配套建设储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2022 年上半年并网、投运的储能项目共66个,其中51个电化学储能项目、12个抽水蓄能项目等,项目个数同比增长 37.5%。
以上数据说明,为了加速实现双炭目标,新能源的普及势在必行,因此,政府对新能源配储进行了政策上的硬性要求,而政策标准下的市场规模仅仅是基础规模,实际发展中,随着新能源逐步占据能源主力地位,这一市场规模还会几何级增长。
4、技术路线多,行业切入点多
作为新兴领域,储能市场目前百花齐放,主流储能技术路线如抽水蓄能、锂电池、钒液流等均有稳步发展,但新兴技术路线发展也十分强势,如压缩空气储能、电解水制氢、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二氧化碳气液相变储能等等技术路线也各有特色。
不同储能技术路线在系统效能与应用场景方面各有侧重,而国内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状况也导致在储能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更加开放,这也是储能市场目前并未出现某一种技术路线独占鳌头的情况,各种技术路线,都要经过市场验证对比,行业切入点多,行业各类玩家涌入,赛道自然更为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