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穰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验证项目”正式建成

2022年8月,由百穰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研发建设的“百穰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验证项目”正式建成,并作为“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重点展示项目,接受政府领导、知名专家学者、能源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的现场考察。

 

早在2017年,百穰的研发团队即开始二氧化碳压缩储能系统的研发工作,并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谢永慧教授团队进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技术研发,联合国内产业尖端力量进行系统动力设备研发;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2021年5月,百穰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设立了“先进储能系统动力设备研究中心”。

新型二氧化碳储能是一种气液互转、两态协同储能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用电低谷期,利用多余电力将常温常压的二氧化碳气体压缩为液体,并将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利用存储的热能加热液态二氧化碳至气态,驱动透平发电。百穰在新型二氧化碳储能路线上,拥有多项在全球范围独创性、突破性的储能技术专利,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了动力装备的全国产化。

 

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具有宽泛的功率(10MW级到GW级)和容量等级,适合大规模长时储能;在度电成本和电电效率方面表现出极高的经济性;压力温度等级低,安全可靠,无污染和燃爆风险;设计寿命30年以上,生命周期内不会出现容量和效率衰减;充放电功率和充放电时长可灵活配置,也很容易进行升级改造。系统不依赖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可适应全球布置的要求。系统还具备独特的余热利用能力,能够挖掘中国工业余热的巨大潜在价值。

 

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用户侧储能、电网侧调峰调频储能等不同电力行业场景。在电网侧,系统凭借更低造价和短至8个月的建设工期,成为抽水蓄能资源短缺情况下的有力补充。针对发电侧,系统长时储能经济性优势显著,一方面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保障了行业重大项目如电解水制氢的大规模开展,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新能源柔性出力能力,避免了弃风弃光现象。该系统也可利用传统火电原有的基础资源进行改造,大幅提升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同时,使火电厂低成本实现产业转型和职工转岗。对于用户侧,不断拉大的峰谷电价差加上合理规划容量配置,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已经表现出较好的盈利能力。高耗能行业也存在大量低品质余热(100度以下),系统独有的余热利用能力有力促进了国家的节能减排事业。

“十四五”时期储能在我国新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越发凸显,“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验证项目”的顺利建成,对实现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工程化,并向规模化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二氧化碳储能技术也将大幅提升我国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支撑之一。